1. <p id="g0eqm"><strong id="g0eqm"><xmp id="g0eqm"></xmp></strong></p>
      <table id="g0eqm"><option id="g0eqm"></option></table>

      <object id="g0eqm"></object>
      <track id="g0eqm"><ruby id="g0eqm"></ruby></track>
      <acronym id="g0eqm"><strong id="g0eqm"></strong></acronym>

      中國科學網手機版

      首頁 > 科技 > 資訊 > 文章詳情頁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獲評2023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與經濟活力的璀璨明珠,見證了科技創新產業的蓬勃興起,實現了軟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持續深化,以及區域間協同發展的深度融合。

      大灣區是全國最具活力的城市集群,各個城市基礎堅實,且城市間呈現出鮮明的差異化發展特征,形成了高度互補、協同共進的良好格局。創新資源配置在這片熱土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創新元素如同噴泉涌流、不斷積聚,各地域鏈接更為緊密,大灣區正在“變小”,而“濃度”不斷提升。

      在7月2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協正式發布2023年“科創中國”系列榜單。2023年“科創中國”系列榜單聚焦“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組織賦能+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挖掘一批前沿技術成果、潛力型科創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組織、技術轉移轉化人才,打造特色與引領兼備的榜單品牌。其中,融通創新組織榜的10家新型研發機構、創業孵化載體等,為各創新主體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問題、聯合科研攻關、協同培養人才等搭建了交流合作平臺、作出了積極示范。

      融通創新是一種以滿足實際社會需求和創造價值為目標的創新合作方式,它依靠資源整合、知識共享和價值共創,促進不同創新要素的主體在組織間進行協同創新。在當下,融通創新組織,更多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數字化技術,實現資源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高效配置。2023年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全國有十家單位上榜。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灣區中心)獲評2023年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作為榜單內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能級科創平臺,大灣區中心基于數字化創新能力,為企業提供全鏈條科技創新企業服務;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科技創新生態。

      同時,大灣區中心高級工程師、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獲評2023年科創中國“技術經理人先鋒”。

      大灣區中心定位為“產業科技大數據平臺”,按照“政府主導成立+國企牽頭組建+市場化運作”的先進模式運營,一直致力于實現社會科技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并憑借基于數字化能力,通過高效配置資源,解決海量需求信息,為科技企業提供覆蓋其全生命周期賦能服務的過程中踐行融通創新。除2023年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以外,大灣區中心還榮獲了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和2021年度中國生產力促進(服務貢獻)獎第一名等諸多榮譽。

      回首來時路,大灣區中心一步步走在創新要素資源配置、區域協同創新的路上。

      要素融通產業貫通,數字引擎智啟創新

      在數字化日益深入的時代,數據也影響著市場的重要決策。從磅礴的數據中“抽絲剝繭”,讓真實的數據“開口說話”,更能“化繁為簡”,真正把握有效信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大灣區中心基于數字化能力,將數字賦能與技術驅動相結合,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生態。

      大灣區中心通過數字化手段,高效地收集、處理和分析以公開為主的海量數據,構建企業發展大模型,從知識產權創新力、科技創新力、市場開拓力、資本市場認可度等多維度對企業進行客觀、全面的診斷、評價與解讀,全面了解企業真實運營情況,識別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障礙與隱患,為企業實現自我提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解決方案。

      此舉在三個層面,突破了產學研合作的“瓶頸”--在微觀上通過測評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在中觀上基于技術情報為產業鏈強鏈補鏈;在宏觀上成體系地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 

      大灣區中心建設了標準化一站式創新創業數字化平臺--大灣區科技金融智慧大腦平臺,打造集合企業數據庫、機構數據庫、成果數據庫的線上平臺入庫企業超過50萬家,實現了一站式服務線上“智慧化”,被認定為國內領先水平,榮獲了2023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數字招商方面,研發打造了政府智能招商全流程管控平臺等產品;在數字人社方面,研發打造困難人員就業AI全流程服務系統程序和人才大數據系統。大灣區中心也獲得AI巨頭的助力,將百度自研的國內頂級的知識增強大語言——文心一言及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應用在廣州市新型研發機構聯盟的數字化成果轉化系統上,加速需求方精準快速搜尋成果解決方案。此外,大灣區中心搭建了“灣創產學研”線上小程序,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成果庫,匯聚了廣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協同創新聯盟56家新型研發機構的產業化方向、科技成果等信息。2023年,大灣區中心入選2023年度數字化踐行者年度力量榜,2023數字化踐行者標桿企業獎。

      以數字化能力為引擎,加速推動科學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進程,以實現創新價值的最大化,不僅為市場帶來更前沿的技術,也為企業構建穩固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持久的發展動力,同時進一步拓寬了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和應用范疇,推動科技與市場的深度融合,為創新生態系統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成果轉化挖“潛能”化“動能”,協作網絡通“區域”鏈“要素”

      僅有數字化能力還不足夠推動資本數據、人才等要素向創新主體高效集聚,助力科技企業平穩跨越初創期的“死亡之谷”??萍汲晒D化一端連接著技術供給,一端連接著產業需求。2020年以來,大灣區中心連續承辦4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州賽區的賽事,結合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揭榜掛帥制技術攻關項目試點工作機制,聚焦重點專業領域,“張榜”技術需求、“揭榜比拼”解決方案,累計公開發布362項需求,收到來自30多家高校院所的解決方案102項,分別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科院、西電廣研院、廣東大灣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哈工大無錫新材料院、季華實驗室等高校院所的技術團隊,累計促成70個項目成果對接,累計項目投入經費達12100萬元。

      成果轉化搭乘快車道的途中,“技術經理人”是關鍵要素。大灣區中心牽頭發起成立并搭建“大灣區技術經理人之家”,首批邀請了11名特聘技術經理人,大灣區技術經理人之家致力于將成千上萬名技術經理人集聚起來,不限專業、不限地域,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協作網絡平臺。

      為進一步整合各方創新資源相促相融,在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及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大灣區中心和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發起籌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技術轉移研究院(下稱“研究院”),以“技轉人才開發器,科技成果孵化器,技術轉移加速器,創新主體服務器,資源要素鏈接器”為使命,旨在推進技術轉移人才培育和生態體系建立,同時成立“大灣區技術經紀人之家”,培養近500名技術經紀人,充分發揮技術經理人在技術轉移轉化工作中的橋梁作用,將科技創新的“潛能”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

      2024年4月18日,大灣區中心乘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東風,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在成立五周年之際,聯動京津冀首都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三角”代表單位舉辦2024年大灣區創新生態大會,匯聚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投融資機構、服務機構等各領域專家,融合政策、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促進“五圈融合”,建立全國創新要素協作網絡,實現全國需求,全國解決。開啟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大灣區中心在武漢、香港、湛江等落地發展。與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武漢成立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以“灣區經驗”賦能“湖區創新”,培育要素集聚的環湖創新生態。大灣區中心在香港設立公司,連續兩年帶領企業赴港交流,2024年6月,大灣區中心帶領首批近40家來自廣州、深圳以及上海、江蘇等地的企業赴港,走進香港高校院所、產業園區、政府部門、港交所等,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大灣區中心在湛江揭牌“廣州-湛江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工作站”,發布“廣州-湛江科技成果及企業技術需求匯編”,實現“廣湛協同,科創賦能”。

      大灣區中心依據數字化能力,從解決單個企業的需求,到解決廣州整個區域的需求,再到跨區域合作,大灣區中心首創“人工智能+技術情報+全國協作網絡”的科技創新體系,以線上工具+線下運營的方式,通過大數據實現創新要素的供需精準匹配,實現從創新測評—解決方案—匹配派單—跟蹤評價的全流程管控+服務,綜合解決企業的場景、技術、人才、政策、資金等需求,提升企業科創屬性及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把科技創新的“最大變量”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增量”,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

      變革成就高能級賦能平臺,開拓激發灣區生態葳蕤蓬勃

      2019年4月18日,大灣區中心成立,是首個以“大灣區”字號注冊、企業化運作的高能級科創平臺。2024年1月25日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及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正式改制為股份制公司更名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股份有限公司,這標志著公司向資本市場又邁出重要一步。

      “成立之初的使命是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企業,注定了中心本身是一個高能級賦能平臺,而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充分激發了團隊活力,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根據市場需求完成自我變革。”大灣區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說。

      大灣區中心致力于有效實現社會資源全面嫁接,聯動科技投資、科技信貸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扶持,實現從項目成果、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創新服務。對內,大灣區中心建設敏捷型組織,實現公司平臺化、員工創客化、公司項目制,打破組織和人的邊界;對外,依托中心平臺資源整合優勢,點對點助力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大灣區中心基于產業數字化的科技創新服務,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被認定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營廣東省首個成果轉化基地——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作為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上報國家科技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共計1.7億元。

      大灣區中心累計服務企業超3萬家。大灣區中心歷年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工作,入選科技部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大灣區中心受托管理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全國同期規模最大),資金池共為廣州市超1萬家科技企業提供授信金額累計超1971億元。

      大灣區中心參與2個國家標準,主導起草1個地方標準、6個團體標準。大灣區中心受托開展廣州高企科小培育工作,并構建廣州市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流程管控+服務”體系:首創“科技金融特派員+科技金融工作站”孵育模式,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覆蓋全市超83%的國家級孵化器;連續3年承接全省首創項目--知識產權助力科創企業上市項目,累計服務1525家相關企業,發布全國首個科創企業上市知識產權服務規范地方標準。

      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大灣區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高地,其科技開放合作成果將直接惠及國家整體發展。大灣區中心作為大灣區這一充滿活力的創新區域的重要一員,積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能夠推動區域資源集聚,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勢互補,進一步激發區域內創新活力。

      五年以來,大灣區中心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興起而茁壯成長,緊密融入大灣區的發展脈絡,見證了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深度融合。未來,大灣區中心亦將堅定地走在區域協同發展的道路上,致力于實現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持續推動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技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為構建更加開放、創新、繁榮的區域協同創新生態貢獻堅實的灣區力量。

      【版權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中國科學網"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 中國科學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分類導航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biz@minimouse.com.cn

      版權所有 中國科學網www.hkibms.org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http://www.hkibms.org/plan/2024/0705/101108.html
      国产V日韩V欧美V精品专_99热在线只有精品99_潮喷好爽在线观看视频_日韩人妻无码潮喷中文视频